-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1.微波炉溶解琼脂糖时,胶液沸腾冲溢出三角锥瓶微波炉加热时胶液可能发生剧烈沸腾.
1)总液体量不宜超过三角锥瓶的 50% 容量,
2)2% 以上胶液设置中火加热
3)胶液剧烈沸腾时,停止加热,移开三角锥瓶,请戴上防热手套,小心摇动三角锥瓶,然后再次加热,胶液沸腾直至胶液清澈,保证琼脂糖完全溶解。
-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操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和纯化 DNA 片段的常用技术。把 DNA 样品加入到一块包含电解质的多孔支持介质(琼脂糖凝胶)的样品孔中,并置于静电场上。由于 DNA 分子的双螺旋骨架两侧带有含负电荷的磷酸根残基,因此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 DNA 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 DNA 片段泳动速度不一样,因而可依据 DNA 分子的大小来使其分离。凝胶电泳不仅可分离不同分子质量的 DNA , 也可以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构型不同的 DNA 分子。 -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天然琼脂( agar )是一种天然多聚糖,主要由琼脂糖( agarose ,约占 80% )及琼脂胶( agaropectin )组成。琼脂糖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不带电荷,而琼脂胶是一种含硫酸根和羧基的强酸性多糖,由于这些基团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能产生较强的电渗现象,加之硫酸根可与某些蛋白质作用而影响电泳速度及分离效果。 -
电泳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
待分离生物大分子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性质都会对电泳有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分子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速度越快。
-
电泳的历史及基本原理
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 -
筛选试剂G418
G418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在分子遗传试验中常被用作抗性筛选。它通过抑制转座子Tn601,Tn5的基因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产生毒素 ,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 ,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DNA后 ,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 ,从而获得抗性产物的高效表达 ,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 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G41 8的这一选择特性 ,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杀细胞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的核糖体,抑制蛋白质的合成。